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您的当前位置:恶心呕吐 > 呕吐饮食 > 中医头晕眼花,关键在于此处不通中医1个

中医头晕眼花,关键在于此处不通中医1个



郑华国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/zhuanjiatuandui/102984.html

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,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,在普通人群中,眩晕的患病率为20%-30%,而且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,其中50%-60%的老年人有眩晕症状,调查表明,40岁以上人群是眩晕的高发人群。

眩也即目眩,晕即是头晕,眩晕通常指的是出现头晕、眼花、视物模糊等症状,病情轻者一般闭目休息即可恢复正常,严重者可出现感觉天旋地转,不能站立,或伴有恶心、呕吐、汗出、面色苍白等症状,甚至可突然扑倒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,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。

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遇到反复出现头晕的症状时,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前段时间,45岁的李女士就表示1年多反复出现头晕,视物模糊,甚至头痛的症状,期间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、盐酸地芬尼多片等,病情有所好转。近期头晕复发,于是检查头颅MRI、TCD(MRI指磁共振成像,TCD为经颅多普勒超声。这2种技术常用于大脑的检查),均未见明显异常,经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而无效。

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,李女士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,视物旋转,不能站立,后枕有刺痛感、痛有定处,伴口干但不欲饮,入睡困难,月经量少、色黯有瘀块的症状,而其舌象为舌质紫黯、舌体两边见数个大小不等瘀斑,苔薄白。故此辨证为瘀阻脑窍,脑络不通所致眩晕。

事实上,在中老年人眩晕病例中,瘀血内阻,导致脑络不通是眩晕病的常见病因。曾医院眩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,结果也发现,眩晕病的中医证型中,以肝肾不足最为多见,其次是瘀血内阻。

瘀血内阻,脑窍失养,则头晕眼花!

祖国医学对眩晕的系统认识最早见于中医首部经典《黄帝内经》,《内经》将其称之为“眩冒”,并指出,该病的病机主要与风、火、痰、虚、瘀有关。

临床实践中,历代医家也有指出中老年人眩晕的发病具有多虚、多瘀的特点,与肝、脾、肾3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

中医认为,头为“诸阳之会”,“脑为髓之海”,全赖精气清阳以及气血的充养。若有瘀血等有形之邪阻滞,则气行无力,血流不畅,气血以及精气清阳等不能上达脑窍,从而导致眩晕。

正如一棵树,需要依赖无数的树根汲取地下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,而这些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树根中各种细小且密布的“管道”输送到整棵树,如果管道淤塞了,则营养输送就会受阻,久而久之,这棵树就会因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滋养而干枯。

我们人体大脑同样如此,瘀阻脉道,血不上达于头部,脑失其养,则可致清窍失养而引起眩晕,正如《医家必读》所言:“瘀血停蓄,上冲作逆,亦作眩晕”。

临床所见,这一类患者典型症状有头晕且头痛,痛有定处,兼见健忘,失眠,心悸,精神不振,耳鸣耳聋,面唇紫暗,舌瘀点或瘀斑。

(舌有瘀点)

血府逐瘀汤加减,活血化瘀,治眩晕!

瘀血内阻,脉道不通,而瘀血不去,则新血不生,脑失所养,故治以活血化瘀,临床常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,血行不畅所引起的病证。

该方出自《医林改错》,是活血化瘀的名方,临床实践表明,该方在治疗瘀血内阻型眩晕中临床效果显著。本方中君药为桃仁、红花,两药可破血行滞祛瘀。臣药有三,分别为川芎、赤芍、牛膝,可助君药祛瘀活血,并能引血下行。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,能消瘀热,当归有益阴养血之功用;桔梗、枳壳两药升降相伍,配合柴胡升阳疏肝,便可气行血行,四药均为佐药。桔梗为舟楫之药,不仅载药上行,且兼具使药之功;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以上诸药合用,可使血活气行,诸瘀可化。

当然,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瘀血的产生与肝、脾、肾等脏腑密切相关,故在治疗时不可直接照搬本方使用,而应在辨证基础上随证化裁。

由于气行则血行,故一般配以梳理气机的药物,若气虚身倦无力,少气自汗者,宜加黄芪以气行则血行,改善脏腑供血不足,补气行血;若兼虚热内生,骨蒸潮热,肌肤甲错者,可加丹皮、黄柏、知母、玄参,重用干地黄,去桔梗、枳壳以达到清热养阴、祛瘀生新的目的。若肝肾不足,则可加白芍、丹参、桃仁、黄芪、杜仲、桑寄生、天麻等药补益肝肾,以达整体调理,标本同治,既治疗头晕症状,也改善其余诸症的效果。

因此,前面所举的例子45岁的李女士证属瘀阻脑窍,脑络不通,故予以川芎,桃仁,赤芍,白芷,地龙,全蝎,鸡血藤,香附,陈皮,珍珠母(先煎),青龙齿(先煎),丹参。每日1剂,连服7剂。二诊时,据其所述,头晕减轻,已无视物旋转症状,可站立,头痛减轻,仍然有入睡困难,口干症状,舌诊同前,故守方加百合、首乌藤,3剂。三诊时,自述眩晕已消失,睡眠稍有好转,精神转佳,故上方继续服3周,巩固疗效。随访半年,未再复发。

本案例中,瘀血阻于体内则见经少色黯、有瘀块,舌色紫黯伴瘀斑;阻于头窍则表现为后枕刺痛、痛有定处,口干不欲饮等症。因此治疗上,重用鸡血藤行血通经活络,丹参活血调经除烦;珍珠母、青龙齿镇惊安神;陈皮、香附理气解郁,以防气郁不畅致瘀加重。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精彩推荐

中医:脾好,命就好;脾虚,命就虚!你的脚上有个穴位可以养脾救命?中医:阳气少了,汗就多了!一个小方子,补阳+止汗,送给有缘人中医:下肢水肿、湿气过重,张仲景的药方可调理脾胃、从根部祛湿健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zlgz.com/otys/1265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